3岁的微信让成年人爱不释手,15岁的QQ如今欲错位攻占90后的世界。
日前,在QQ开放日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社交网络事业群总裁汤道生明确表示,QQ的战略就是聚焦年轻。
去年的这个时候,业界对如今已经15岁的QQ一片唱衰,“有了微信,我们还需要QQ吗?”
事实证明,还是有很多人需要QQ。
年轻主旋律
来看看QQ的时间轴,就能发现“年轻”一直是QQ的主旋律,其15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进化的中国年轻人虚拟社交史。
1999年至2004年,QQ上活跃的是当时的年轻人,75至85后。彼时互联网刚进入人们的生活,年轻人主要通过网络结识陌生朋友,再逐渐将网上的关系延伸到生活中。
2005年至2009年,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85后至90前的年轻人成为QQ生力军。他们喜欢通过个性签名、QQ秀、会员等级等在网上表达自我个性。
2009年至2014年,QQ用户群中90至95后的年轻人越来越活跃,成长为新一代核心用户。他们天生就是互联网用户,渴望通过互联网寻找到更多相同标签、相同兴趣的人。
不难看到,QQ的用户一直是年轻人,我们长大了,QQ却没老。总有5年一选秀的青春面孔去充实企鹅的“后宫”。
诞生15年,QQ算是骨灰级应用了,遥想当年,如今泡泡已成绝响,MSN败走麦城,只有QQ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不断迭代满足当下年轻人的口味。
但是,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更具时代特征的同门师弟微信以及国外新兴社交工具Instagram和Pinterest等的冲击,QQ又将如何继续俘获人心,尤其是作为未来社会主力的90后、00后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