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搭上“食品级”快车后,为何频频翻车?

  近些年来,坊间出现了“食品级化妆品的说法,商家宣称这类化妆品原料都是“无添加”“纯天然”,更安全有效。然而,北青报记者逐一对比了商品简介和商品实际的配料表发现,其配料表显示的内容并不像其店方产品页上介绍的那样,成分简单且天然。这些号称“食品级”的化妆品、护肤品很大程度上只是商业营销噱头。

  如今,化妆品的受众已不单是爱美的女性,化妆品可以说是老少皆宜,出门必备的神器。那么,如何在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化妆品中脱颖而出?安全无疑是一把利器。于是,部分商家将注意力瞄准食品,“可食用”化妆品文案盛行,许多化妆品纷纷搭上“食品级”的快车,本想一路畅通,却不料难逃翻车的“劫数”。

  “食品级”化妆品的始作俑者,便是“利”字当头的无良商家。他们为了让产品更具特殊性和安全性,标榜产品成分的天然性、安全性、纯植物、无添加,为其贴上“可以吃的化妆品”“可以喝的面膜”的标签,嘴里念着“不喝个面膜都对不起大家”的口号,甚至手把手教学食用化妆品。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想强化消费者对其产品“安全性”的认知,从而刺激消费,达到盈利。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食品级”化妆品翻车绝非一例,可食用口红导致孩子嘴角红肿,“食品级”面膜导致脸部长痘的事件比比皆是。那么为什么如此多消费者会上“食品级”化妆品的当呢?这其实与我们固有的传统观念相关。人们常常将“能不能入口”视为绿色、安全的标准。于是,就形成了食用安全等于肤用安全的误区,无形为“食品级”化妆品镀了一层金。可事实上,食用安全并不等同于肤用安全,化妆品也很难达到真正的“食品安全”标准,一切都只是商家的虚假营销罢了。

  那么,如何减少“食品级”化妆品的横行泛滥呢?还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需要给消费者敲黑板补补课。监管部门已明确表示,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的概念,化妆品宣传中含有的“纯植物”“纯天然”等绝对化词语,只是商家的噱头,还需理性辨别。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家投机取巧,用“食品级”引发消费者联想,诱导消费者购买的行为。


  温馨提示:

  1、本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本站仅提供信息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5、本站内容侵权投诉删除Email:diabc#foxmail.com(#换成@)!

上半年中国社交商业用户报告出炉,00后更愿为社交买单
« 上一篇 07/15/2021 04:10
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势头劲
下一篇 » 07/15/2021 04:1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