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这么好吃吗?

为什么云南人爱吃菌子,除了云南之外的地方,也都吃菌子啊!

比如,平菇、金针菇、香菇、茶树菇……为啥没觉得特别好吃

云南的菌子

在云南,“菌”的发音是“jièr”,念第四声。云南人说的菌子,外省听到的就是“劲儿”。

在云南人眼里,野生的菌子才叫“劲儿”,人工养殖的最多叫蘑菇。

野生菌不是肉,却富含优质蛋白成分,还有很多可溶性和氨基酸成分,能刺激大脑分泌让人愉悦的多巴胺。

“我在昆明住过七年,离开已经四十多年,忘不了昆明的菌子。”——汪曾祺《汪曾祺文集》

每年这个时候,上山去采菌,或者在市场买菌,再美美吃上一顿菌子火锅,才是云南雨季的正确打开方式。

菌子大集合

作为一个云南人,就算自己没吃菌中毒过,身边也是充满了中过毒的人。

有一句方言就叫“你个事吃jièr闹着了”,你是不是吃菌子中毒了。比喻人一反常态的样子。

说到吃蘑菇中毒……

不得不说一下云南网红菌子“见手青”。

见手青,是一种云南的牛肝菌种类。

切开后,用手触碰切面,它就会马上变成深青色。所以得名“见手青”。

尝过的人都说味道特别鲜,甚至比肉还要好吃。

但具有比较强的微毒性,需要完全煮熟后才可以吃。

作为野生菌收割大户云南,松茸、黑松露根本排不上名。

松茸有着“万军的菌之王”的称号,营养价值非常高,只有在远离污染的高海拔原始山林才能存活,至今还无法人工培育。

但是……不要喷我,我说的是实话,我真的欣赏不来,松茸有一股特殊的香(土)味,当地人根本不稀罕,都是卖给收购的人。上次徒步去雨崩(梅里雪山)的时候,村子里捡漏,松茸一百块钱一大框。

黑松露就更不用说了,以前都是村子里拿来喂猪的,当然它们的营养价值不可否认

云南最好的野生菌还是要数鸡枞、干巴菌。

干巴菌

长的就像毒蘑菇,其实是毒性最小,最安全的菌子。新鲜的时候就自带一股肉香,故称为干巴菌。放点大蒜青椒和盐就能炒出火腿的味道。

干巴菌生长条件极其苛刻,无法生工培养,味道鲜美且毒性小,故而有价无市,我手上这一朵买了一百多块钱已经算便宜了。品质好的干巴菌,一公斤可以卖到上千元。

鸡枞菌

菌盖展开像鸡的羽毛,吃的时候,带有鸡肉的特殊香味,被人们称为鸡枞菌。

放点盐清煮就是一锅“鸡汤”。

青头菌蒸肉:放点盐和姜粉,根本不需要味精鸡精什么的

菌火锅:

汪曾祺老先生回家数年,都对菌子念念不忘,简单来说,就是集合了所有肉的鲜美,却没有一丝油腻感!!快来一起再了解下吧。

雨季如期而至,云南的野生菌开始破土而出,懂行的吃货们一想到这种美食,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人们常说「山珍海味」,菌菇无疑就是「山珍」中最极致的美味,尤其是野生的菌菇,云南人称之为「野生菌」。

野生菌难以培养、难以驯化,唯有走进深山才能寻得,再加之几乎每一种野生菌都富含蛋白质和鲜味氨基酸,吃起来比肉还香,使得这种美味更弥足珍贵。

不配拥有姓名的人工菌

野生菌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目前在云南发现的可食用菌种类就占了全世界食用菌的一半还多,汪曾祺先生曾说,离开昆明四十年后都无法忘怀野生菌的味道。

就像是汪曾祺先生瞧不上高邮以外的咸鸭蛋,云南人也瞧不上人工饲养的蘑菇。

那些常见的杏鲍菇、口菇、平菇……在云南只拥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人工菌」!

但人工菌有一点却比野生菌要强,它们是安全无毒的,部分野生菌却有剧毒!你听说过的中毒反应「看见小人在载歌载舞」只是其中一种,严重的时候吃完野生菌就一命呜呼了!

截至2019年三月,已知云南市场上共有220多种常见野生食用菌和14种经无害化处理可食的常见野生菌。

所以,我们还要不胜其烦地提醒各位一句「菌虽好吃!谨慎挑选!谨慎烹饪!」为了安全享用美味,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云南人最爱的几种菌子吧。

云南野生菌食用指南

鸡枞菌

特点:鲜甜

做法:油炸、煲汤

毒性:

鸡枞菌为真菌类白蘑科鸡枞的子实体,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鸡纵菌肉质肥厚,质细丝白,口感鲜嫩,酷似鸡肉,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益脾、清神、排毒等作用。用它烹制的菜肴,不论煎炒、油炸,还是清蒸、做汤,皆清香鲜美。

见手青(牛肝菌一种)

特点:脆爽

做法:爆炒

毒性:

见手青,是具有伤变后呈靛蓝色显色反应特征的一类牛肝菌的统称,物种数量庞大,见手青是最常见的引起中毒的菌类,看见幻觉的人大多都是食用了没有炒熟的见手青,「凉拌见手青」只是一句玩笑,吃了必定会中毒。

青头菌

特点:滑嫩

做法:红烧

毒性:

青头菌因颜色青绿而得名,味道香醇嫩滑,营养丰富。菌褶白色,较密,菌柄长中实或内部松软。青头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很细嫩,香味很悠长,有浓郁大自然清香气息,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菌。

干巴菌

特点:浓郁

做法:爆炒

毒性:

干巴菌又叫松毛菌,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每年七月至九月生长在马尾松树下。这种菌没有菌盖和菌褶,簇生如牛牙状,故群众俗称为牛牙齿菌。刚出土时呈黄褐色,老熟时变成黑褐色而且有一般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腌牛肉干人们称为干巴,故此菌得名干巴菌。

奶浆菌

特点:肥美

做法:爆炒

毒性:

奶浆菌是一种可以食用,且美味的菌种。生长环境需要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弄断它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流出像牛奶一样颜色的乳白色液体。有非常好的通肠道功能,但不可一次过量食用。

黄赖头(牛肝菌一种)

特点:鲜爽

做法:爆炒

毒性:

黄赖头是牛肝菌之一种,学名黑疣柄牛肝菌。子实体中等至大形,土黄色,具绒毛,幼时粗糙有皱或凹凸不平,后期深龟裂。受伤处在基部时变为淡紫色,而盖部菌肉变为淡黄色。爆炒黄赖头十分脆嫩,堪称下饭神器。

除此之外,还有竹荪、松茸、羊肚菌等美味野生菌,但是云南人食用相对较少。

为了明年还能吃菌

无论你是云南人还是外省人,野生菌一定是人生必尝的美味,为了明年还能健康地吃菌,我们再来看几条吃菌小贴士吧:

1、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

2、不要混杂加工食用,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杂炒煮可能产生有毒物质;

3、加工野生菌一般要高温煮透,第二天食用不要用微波炉加热;

4、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避免与酒发生化学反应,醉酒后无法分辨是否中毒;

5、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幻视等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自救措施。

(图文综合整理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是一个发现云南文化的,可以寻味街头美食,也能聊聊诗词歌赋,快来探索文化之美吧~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56文化网 ”(ID:chn_56whw)和我们交流。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属于云南人(还有身在云南的人)的一场狂欢

这场盛会当然不止菌子好吃

就跟【一叶知秋】般

资深老饕们的餐桌

菜市场边菌商的篓篓

只要一在市面上出现,就可以预见得到

今年又有人要中毒了

菌子真的好吃,我尤其喜欢吃鸡枞、松茸和竹荪

竹荪,海底捞好像点得到

但你若问云南人这个中滋味,其中玄妙,不可说也

它会让人朝思暮想,会让人回忆故乡,还有一点点博弈的刺激

大家一起吃菌子仿佛玩儿了一把俄罗斯轮盘

没中毒的话大家都会惺惺相惜(正常情况下99.9999%的人都不会中毒)

好吃好玩低风险,宇宙级性价比

于是这时段内大家逢人打招呼都从

【葛整饭了】变成【葛整菌了】

应季吃菌,俨然成为了和任何一个云南人表达尊重的行为名片

也是每年拓宽云南人际的信用货币

虽然吃菌有99.9999%的概率都不会中毒,但你说你连菌都不吃,我们聊啥?

一起喝白酒啤酒葡萄酒到面红耳赤不如在席间整盘菌子携手梦游仙境

就像在福建招呼一句【来泡茶】几乎能够做99%的开场,但你跟我说你不喝茶,你来干啥?

云南每年也就这时候出产菌子

时段的独特性,加上美味,已经够让人为之疯狂了。

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回头一想,这玩意不用种啊,种也种不出来啊

Which Means上山去捡,只要够勤奋一山头的菌子都是你的

马云说的996是一种福报,在这里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0成本还不愁卖的产品就问你冲不冲?

云南的采菌人每年到了雨季都会和冲业绩一样往雨林里去

胸怀狼性文化,阿里行为遍地开花

其实说到底,一开始云南人吃菌是因为穷,没法才吃的

后来发现这玩意还挺好吃,才慢慢演变成了这样的习俗

供需两端都如此狂热,导致了极大的食客基数

基数一大,出现事件的几率就越高

看一张图吧

我觉得挺神奇的一个点就是

食药监对这块的监管只有忠告,但几乎没有监管

大概本身菌市也是鱼龙混杂,市面上几乎没有一家专营新鲜野生菌的门店

所以买菌和烹饪这方面还挺考验人的

颇有点【不构成投资建议】的意思

菌子有风险,食用需谨慎

愿诸君安康!

云南适宜种植的蓝莓是哪种?
« 上一篇 03/17/2022 09:03
今年端午,你们这届肉粽子还行不行啊
下一篇 » 03/17/2022 09:0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