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到底谁在赚钱?


不知不觉间,疫情已经超过两年了,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这是艰难的两年,也是极度分化的两年,一边是互联网、教育、旅游行业大批量裁员,线下经济一片萧条。
疫情期间,全球99%的人群收入减少,1.6亿人陷入贫困。但是全球十大富豪财富在过去两年翻了一番,从7000亿美元跃升至1.5万亿美元,是全球最贫穷的31亿人拥有财富总和的6倍。卡地亚、香奈儿等奢侈品牌不断涨价,LV更是直接将年收入300万以下的群体定义为无收入人群,超高净值客户人数和购买量反而不断提升。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魔幻,全球货币放水的背后,总是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并不是一起全球经济的衰退潮,而是一轮资本的转移潮,个人如此,企业同样如此。有的企业在疫情之下破产倒闭,有的企业却逆势爆赚。

本文,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轮疫情对哪些行业影响最大,哪些行业在逆势增长,我们作为普通人,其中是否藏着投资机会值得我们把握住?

 

01

哪些行业疫情影响最大?


疫情之后,这些行业受损最严重。
首先就是出境游,这个行业几乎完全消失,国外都是毒不说,你连往返的机票都买不到,而且一言不合就是14+14的隔离政策,这种环境下,谁还敢出境游啊!
其次是境内旅游,营收减少82%,中小企业基本倒闭,只有一些大公司还在苦苦支撑;
然后是机场航空业,收入减少50%,而航空又是重成本行业,三大航空公司年亏百亿,成为受疫情影响亏损最多的行业;
除了这些大家都知道的行业之外,还有两个行业收入下滑让我颇为意外。
一个是VC、PE投资行业,疫情前华金资本和九鼎投资的营收还能达到16亿,这两年直接不到1亿,营收降幅比旅游行业还大,要知道,投资资金对宏观经济是最敏感的,如果连他们都不赚钱,那就说明当前市场投资机会是真的少,基本没什么行业有持续性的机会,你敢创业做线下门店,多半是个死。
另外一个是葡萄酒的销量大幅度下滑,而白酒销量还在上涨,啤酒行业的收入也没什么变化,莫非这是因为红酒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海外用户,他们大量离开中国导致的?又或者是消费降级逐级上移导致的?你说如果连门都不出,逛街、化妆、买新衣服都将索然无味,那朋友圈也不发了,红酒也将索然无味,这种疲软的消费需求会从下至上传导到每一个行业,最终互联网行业也是同样下滑。

所有线下实体经济都受到影响,比如连锁酒店、餐饮、公交、铁路、影视等等,不管是刚需消费还是娱乐消费,只要是需要人线下去干的,需求都大幅度减弱。

 

02

谁在偷偷爆赚?


亏钱的行业其实大家都知道,那哪些行业疫情之后赚钱最凶呢?我整理出三个行业,堪称赚麻了。
第一个毫无疑问是疫情相关的医药、核酸检测、疫苗行业是最赚钱的。
先说核酸检测,我国做核酸的量大得离谱,前两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刚公布数据,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完成了大约115亿人次的检测,这个数据相当离谱,相当于不分男女老幼城市农村,每个中国人都做过9次核酸检测,背后的利润可想而知。
在疫情初期,核酸检测的价格差不多是200元,后来售价持续降低,目前一次核酸检测价格是28元,我看了一下官方数据,检测试剂的成本差不多是6元一次,官方采购价格差不多是10元,混检要便宜一些,但无论怎么算,光是核酸检测就是一个千亿花费的大项目,其中利润何止百亿。
东方生物,2019年的时候营收仅3.6亿,去年收入超过百亿,净利润近50亿,碾压A股95%的上市公司;九安医疗,今年一季度营收就达到217亿,单季度净利润143亿,比民生银行、平安银行都赚得多,而这家公司在疫情前全年营收也才7亿,一跃成为中国最赚钱的那类公司。

并且这种并不是个例,热景生物、明德生物等所有生产新冠检测试剂的公司,这两年都是爆赚,疫情之后营收暴增十倍,全年净利润不超过50亿,你都不好意思叫自己疫情概念股。

 

这还仅仅只是试剂,疫苗更赚钱,总营收1280.3亿,同比增长3691.6%,净利润955.41亿,单年爆赚近千亿,比大多数互联网巨头都要赚得多,而在疫情前,科兴的利润仅仅3亿。
在医药领域,出现了大量乌鸦变凤凰的神话,好多公司疫情前营收仅仅只有几十万甚至0收入,仅仅依靠一款检测试剂、疫苗或者特效药,就跻身百亿俱乐部,成就了造富神话,大多数人与这种造富神话是无缘的,并且这并不是产业链升级,不具备任何连带效应,生物医药公司成为疫情最大的获利者。
当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生物医药公司赚钱,然后我继续统计了一下板块2021年营收对比2019年营收状况,看看除了医药公司之外,谁还在爆赚?

结果相当意外,除了生物医药之外,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全都是上游原材料类的公司,钨、电池材料、氮肥在疫情之后营收都是翻倍式增长,在上游原材料领域,同样出现大量净利润暴增十倍的企业。

 

比亚迪2021年营收2161亿,营收增长近千亿,净利润却只有8亿,大部分给上游原材料商做了嫁衣;宁德时代一季度营收近500亿,同比增长153%,净利润却在大幅度下滑,新增的收入全用来购买原材料。
表面上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化工企业产销两旺,但实际上都是增收不增利,上游原材料涨价收割了企业所有的利润,销量越好的行业,被收割得越惨,销量不景气的行业,还是要忍受生产成本上涨的损失,整个市场的利润都在向上转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某些产业需求突然暴涨,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对电池材料需求增长太大,原材料短期产量跟不上,整车厂为了抢占市场,加价购买,推升了上游原材料价格。
另一个原因就是疫情击溃了全球贸易体系,导致全球产业运输价格直线飙升,原材料更加稀缺,市场一货难求。就比如造一辆车,可能中东这些负责上游原材料,德国日本负责生产发电机,美国负责生产芯片,中国负责整车组装,这种产业结构是多年彼此磨合而成,对于每一方都是性价比最优的选项,但在疫情之间却出了问题。
首先就是物流体系,现在跨国运输基本都是靠海运,但疫情却导致全球港口大量停摆,航运价格指数连续飙升,我就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例,在疫情前运价指数不到1000,现在却突破5000,翻了近五倍。其中代表公司中远海控去年净利润达到892亿,赚得盆满钵满。
 

全球贸易成本增高,就逼迫下游企业尽量就近采购原材料,而国内原材料产量又有限,只能加价购买,就此大幅度推高上游原材料价格。这种扭曲的市场定价模式将会持续存在,而且经济不发展还好,只有某个领域出现爆款或者大,一定是那个领域的上游原材料上赚最多的钱。

 

03

对我们有何启示?


分析了这么多,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我们能从这些案例中找到后市的赚钱之道吗?我们能搞一下疫情经济抓一下这个风口吗?
恐怕很难,不管是医药生物还是上游原材料,都是资源为主的行业,就凭我们普通人,根本就没有掌握这些资源的能力,而那些与我们沾边的实体经济都不太景气,想从中思考创业的方向基本就无解。
只能说现在出清的跨国旅游、跨国贸易、企业供应链咨询等行业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再次掀起一轮发展高潮,有相关经验的朋友务必要抓住这个产业恢复的风口。
再说股市,下图我统计了一下期间板块涨跌幅,涨幅最大的全是上游原材料板块,看来市场也是认可赚钱越多的企业,股价涨幅越大。上文我提到过的那些公司例如中远海控、九安医疗等等,股价都曾上涨过十倍。
 
特别是在业绩爆发的初期,就比如九安医疗,今年Q1业绩才爆发,结果从去年年底开始连续几十个涨停,一个月上涨十倍,教你什么叫真正的妖股。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挑选这种后疫情时代的受益股,这种股票肯定是掌握了某种资源,肯定不是消费股,肯定是服务企业级用户,肯定在疫情之后业绩还在逆势增长。
选股将成为我们下一期的内容,各位也不用着急,在当前这种弱势环境下,我们不用急着入场,我们只需要像个猎手,细细审视市场动向,耐心埋伏,前期随市场下跌的份额,很快就会找回来。


  温馨提示:

  1、本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本站仅提供信息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5、本站内容侵权投诉删除Email:diabc#foxmail.com(#换成@)!

抖音招商团长达人(限时独家机制说明)
« 上一篇 05/08/2022 09:23
抖音全球购商品详情页(产品说明是什么)
下一篇 » 05/08/2022 09:2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