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加强迫症晚期的我将提问发布到一切可以提问的网站,结果如你们所料,我收到了千奇百怪的回复。
答:
每天瘦十斤不是梦,加微信XXX,让你秒变女神。
赚钱。
兼职啊,多赚一份钱。
自由。
我能说我被忽悠了吗。
在家带孩子,也可以有份收入。
看到好多人都在做,想试试。
飘过。
你不问这个问题人缘会更好。
我不想依赖男人,我想自己独立一些。
最讨厌微商神马的了(回复者遭炮轰,已阵亡)。
加我微信XXX,产品包括XXX,全网最低价,支持验货。
想锻炼自己,多点人脉。
总结起来大多是为了赚钱、独立、跟风、试试看、发展的突破口等等,那么问题来了,你为什么不是因为快乐而选择做微商的?
“对对,当然还有快乐啊,有啊。”
只是一篇观点而已,你不用急着回答我的,只是认认真真的问问自己:
做微商你真的快乐吗?
回头看看我们的朋友圈,大家用尽了“发誓、货慌、捧老大、晒收入”等修辞手法,用来发布散发着“焦灼、茫然、浮夸”的信息。你自己会不会也产生疑虑?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你是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跟大家开玩笑吗?别闹了,在这个人人都忙着经营自己人格流量的时代,大家真的挺忙的。
“不信?我刷屏,发亲自割肉的视频给你看!”
“好吧,你赢了。”同时,你也被屏蔽了。不能提供大家所需要的价值的你,没温度(或者你的品牌也没有给你提供温度),成功的赢得了被屏蔽。
于是,你选择了放弃。很多人都在放弃,而每天又有太多的人向往着做微商的这种生活方式。
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子类产品不断迭代更新。微信从社交沟通工具演变进化成一切生活场景的基础设施,而朋友圈更是今天似乎唯一的引爆场景。围绕引爆朋友圈的匹配资源,做“朋友圈+”是成就微商的基础逻辑。不管你喜不喜欢,事实证明,今天,微商般的生活形态已经成为了主流,它代表着主流人群的生活方式。朋友圈代表了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和自我存在的证明。
好的,这正是我要说的“存在感”,也就是作为微商的温度。
在你所选择经营的产品里面,你的存在感是什么?甚至,你有存在感吗?你跟团队里面的伙伴们真的成为朋友了吗?你有参与你的品牌建设吗?或者,你的品牌有聆听你良好的建议吗?你是品牌里有温度的合伙人?还是你仅仅被当做一个没有思维的产品推销的机器人?失去体温的你又如何能感知快乐呢?
提了这么多“快乐”那怎么样才算快乐呢?
就是当你体内多巴胺逐渐增多的时候。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这种内分泌物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感支配,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爱情其实就是因为相关的人和事物促使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导致的结果。
所以,要快乐,就要有保证多巴胺持续分泌的体温,体温就是存在感,你要在你所涉及的领域里真真切切的活着。
那如何拥有更多的多巴胺?
医生告诉我们多巴胺大量存在于坚果、水果(香蕉最多)、奶酪和谷类食品中。
所以,微商们如果开一间可以出售多巴胺的小店,简直没有比这更腔调的事了。不过,我们的店铺里出售的不是坚果、水果、奶酪和谷物食品,店铺里也不说相声、不讲段子、不演小品。我们的产品要给我们生活的场景提供解决方案:鲜花草坪恋爱的宣言、咖啡音乐午后的时光、闺蜜小聚创意的派对、繁忙工作缓冲的间隙、情无可诉惆怅的瞬间……这样的场景里,都将出现我们的产品。而这样的场景作用下,用户更会不知不觉的开始寻找我们的身影。被需要,产品当然供不应求,你不再需要为销量和业绩担忧,你只需要不断的教会用户如何快乐起来。看,快乐又出现了,谁会拒绝让自己快乐起来呢。
告诉你的朋友你正在做这样的事,看到他需求满满、无限期待,又对你刮目相看的眼神,顿时会发现,这不正是你自己的价值吗,你正在被朋友们需要。大家每天都会愿意花几分钟关注一下你。“她现在在做什么?去看看有没有好玩的事情发生。”想想都觉得是多巴胺的胜利。